首页
新闻资讯
族务动态
联谊活动
联谱建祠
大事记
功德榜
寻根溯源
雷姓由来
嫘祖文化
源流迁徙
郡望堂号
雷锋精神
雷锋事迹
家训家风
古今名贤
雷氏巾帼
英烈劳模
样式雷
文化遗产
研究机构
名家评说
设计图档
古迹遗产
文物古迹
考古发现
相关古籍
陵园村落
祠堂文化
雷氏总祠
各地祠堂
纪念馆堂
祠庙文化
谱牒博览
古谱展示
谱序选录
馆藏谱牒
各地字派
雷氏文苑
古代书籍
现代作品
书画名家
群艺博览
企业风采
传统企业
雷氏十强
著名企业
企业统计
海外雷姓
溯源堂
海外名人
寻根联谊
联系我们
+
微信号:
切换按钮及底部微信
点击复制微信
家谱编修管理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古迹遗产
> 陵园村落
古迹遗产
文物古迹
考古发现
相关古籍
陵园村落
推荐新闻
雷允上诵芬堂
州桂阳一宗祠热闹非凡 戏台上传统湘剧
平遥雷家大院
安阳辛庄
推荐产品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雷氏集团(云南)
韩城有个“雷令公墓”
来源:
雷氏修谱网
|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6日
韩城有个“雷令公墓”
早就听说韩城有一个“雷令公墓”,作为令公故里合阳的雷氏后裔,到令公墓前进行一次祭扫和考察,就成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心愿。
2014年10月26日,我与宗亲献民、茂伟三人,首次专程考察了韩城雷许庄雷姓现状与渊源,并前往北苏村寻找“雷令公墓”。由于人地两生,未尝一愿,无功而返。自此,寻找“雷令公墓”成为我们要完成的一桩夙愿。
2021年5月,韩城的一位宗亲到合阳参观《雷德骧文化广场》,谈到当地有个“雷令公墓”,主动答应回去后为我们找一些线索。2021年7月28日,我和建英、雷鹏三人以雷简夫文化研究会的名义前往韩城。韩城市文管所所长很热情,大家分乘车辆出了文管所单位大门右行上了327省道,行不多远即到达目的地。下车后,有条南北走向的田间路向南大约200米处就是北苏村,向北通向颜家沟,路的右侧有韩城市文物旅游局立的十分醒目的“韩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令公墓”标志石碑,该墓1998年2月15日由韩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韩城市志》〔1991年12月出版〕“雷令公墓”条目解:墓“位于韩城金城南2公里处的夏阳乡北苏村北约200米处,有墓冢二,四周为耕地。
我们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由保护碑南的小路东行约50多米,一个古木参天、杂草丛生的高大墓塚呈现在眼前,墓塚直径大约有七八米、高约四五米,墓塚上长满树木和杂草,分不清墓塚的轮廓,其中最高的两颗树约十多米以上,四周耕地皆为果园。历经千年风雨的“雷令公墓”仍然郁郁葱葱,保存得十分完整。面对老祖宗墓地,我们深深地三鞠躬。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文物保护管理员薛少宇及村民薛文学介绍:北苏村雷令公墓原有墓塚三,东边的一个墓塚被工厂扩建时夷为平地,另一个因修筑道路也被夷为平地,现在只留下一个墓塚了。
雷德骧(918~992),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诞生于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文王村)(见《历代名人生卒录》)。《宋史》载:953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举进士,步入仕途(时已35岁)。先为磁州军事判官,又为右拾遗,三司判官,赐绯鱼。受命处理随州各县房屋和民田税,做得公平得当(雷德骧与赵匡胤在后周朝廷一起任职过8年)。“太祖每有事相问,均直言秉告,太祖每每予以采纳,并得到赏识。”(见《东轩笔录》卷一、《儒林公議》、《宋人轶事汇编》等)。太宗即位后,官至工(户)部侍郎(见《宋史》卷二百七十八)。其中,雷德骧劝太祖勤政,依法处斩吃人恶魔国舅王继勋,弹劾宰相赵普贪赃枉法,父子接力扳倒宰相赵普等故事,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淳化二年(991),责授(耀州)感德军行军司马。”(见明·嘉靖《合阳县志》)“淳化三年(992),因疾而卒,年75岁。”(见《宋史》卷二百七十八)逝世后,葬于陕西合阳文王村雷家陵(今属韩城郝庄地界)(见《郃阳县志》)。后来,“其子有终为三司盐铁副使,上奏太宗获准,官衔追复原职,并赠太师”(正一品官职)。(见《大宋故雷公(有终)之墓志铭》)
关于合阳的雷令公墓地及有终公墓地在明、清合阳县志有明确的记载。合阳县有关雷氏族谱也有记载。拔丁村雷氏族谱《雷公世系事迹家谱》碑文是从元代碑上抄下来的,此碑由“县丞刘凭等人在大元天顺六年壬午冬月吉日立”(大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北宋灭亡(1127年)后的170年左右的元代。查《元朝帝王年号》元代天顺帝年幼,1328年在位只一月,不可能有六年的年号。元代第一个壬午为至元十九年,即1282年,第二个壬午年为至正二年,即1342年。不知什么缘故记成这个样子,待考。)碑文中记载:“景德间修造寺庵二处”,这是目前看到的关于整修雷令公祠及寺、庵年代最早的记录。
景德元年是公元1004年,宋史载:这一年,“雷公有终陪宋真宗澶渊结盟,王超、桑赞逼挠无功,惟有赴援、威声甚振、河北列城、赖其雄张,虏即退,俄而契丹修好命还屯所、就统并州,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正二品官员)这一年,有终风华正茂,威声列城,护驾真宗,于契丹在澶渊结盟谈判。这年恰好是令公雷德骧去世12周年。有终公回故里祭拜先祖。
《合阳雷氏重修寿圣寺太微观记》载:“令公家族兄弟父子祖孙在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时,文德武功,载在《宋史》列传中。当年据敕葬于北乡太册村,左迤东村庄岭……各有敕赐香火院,东寿圣寺,西太微观。”在南王村、拔丁村雷氏族谱的《雷公世系事迹家谱》中载有:“邑志云,雷侍郎墓(即雷德骧墓)在洽水正北三十里文王村,有寿圣寺一座,太栅村太微观一座,自宋三司盐铁判官户部侍郎雷公讳德骧之次子有终览观此地形势,足以为祖坟之所,于景德间修造寺庵二处。”“第二年(1005年)七月暴疾、卒”,死后便敕葬于故里合阳县如意乡太栅村。(雷有终逝世后赠侍中,正一品官职)(1973年在这里出土了《雷有终墓志铭》《雷孝孙墓志铭》证实了太栅祖莹坟地的所在地。太栅村在文王村西约5公里的地方。)元代碑又载:“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境,国危兵乱,八世孙阶州刺史(正六品)讳广者钦奉圣旨、勅葬祖宗于文王、太栅二村之际,历金历元,及既有天下,无不有通志可考。东有黄河,西有梁山,背负黄河之险,面仰太华之峰,是关中之胜地,为祖宗之妥灵。其子若孙列葬左右,公立坟茔三座。……主持李遇真,道人贾海珊协邑厢族众,……使院宇墙壁损坏者彻而修之。……寿圣寺释教也,太微观道教也,呜呼,人生斯也,释门从释,道教门从道教,而能刻意修之者,是子孙追念祖宗之意也。”
据不完全统计,在合阳县民间保存的《雷氏族谱》谱序中,提到关于寺庵宗庙的整修记录的有:从宋代建文王祖祠(992)以及后类似景德年间(1004)在太栅、文王修葺寺庵、祖祠,到金代天会四年(1127)、元代天顺六年(1328)、明代正德年间(1506)、明万历元年(1564)、清康熙6年(1667)、康熙58年(1719)、乾隆元年(1736)等前后近八百余年历代多次都对雷家祖祠、寺庵进行过修葺。
寺庵祖祠文王雷令公陵区占地约27亩左右,呈方形。墓区在西北角,也为方形,约一亩大小。其他为陵园,栽有松柏树木,神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猴等,当地人们称为“石猴地”。 寿圣寺在文王村里的大路旁边,寺内有《雷家祠堂》,供奉着先祖德骧公之神位。寺院有土地达100多亩,除供养僧人外,其收入还要供雷氏后人祭祖,及游客来此招待之费用。太微观在太册村南的有终公陵区,陵区占地约10亩,两个陵区由佛、道守陵。
文王雷令公陵在合阳北之文王、太册有庙祀,有祭田,禋祀不绝,香火延续千年。在民国末年,已世远年深,僧贫寺古,佛殿、道观且将倾圮,寺庵的僧人、道士渐渐离去。到了民国三十二年(1943)《雷令公祠广募捐启》言:“忆先世之德业,应图追远,伥后嗣之失修,辄动孝思。”号召重修,未尝以愿。在抗日战争时期,庙宇被彻底拆毁,将木料运抵黄河沿线修了工事。共和国建立后,庙宇、土地全为公产,昔日辉煌不再,一切成为历史。祖陵的土地也被划为院落或作为耕地,只剩雷家祖祠一片100平米左右的遗址。
韩城市雷许庄村人雷达,在陕西省文化厅供职,1994年起任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从事包括民俗学在内的民间文艺研究。对村史、家史及文化史、民俗史的研究颇感兴趣,对史留之物,尤为偏爱。1996年国庆节期间,在对故乡韩城市雷许庄村下院雷族家谱资料整理而写的《后记》及《后记补遗》中有这样的记载:“此资料集编定,即将付印,却有两个新资料的发现。一是雷仲勤先生电话告我,在雷许庄上院雷民兴家发现了《宋令公雷氏五门家谱》(以下简称《五门家谱》),并即托人捎来西安让我过目(该家谱是清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88年至咸丰八年,即公元1858年,由雷必发、雷云汉、雷桂甲等所撰)”
“据上院《五门家谱》所录《邑志》载:“雷德骧,字善行,合阳人(后周)广顺三年进士。弟德逊(进士),谏议大夫。子有邻秘书正字(亦为进士),有终宣徽北院使太保侍中。有终子孝若、孝杰并内殿崇班,孝绪供奉官,孝恭侍禁。孝先,有邻之子,进士,领军卫大将军,昭州刺使,分司西京。子筒夫,雅知刺使,知辰州,又知同州、尚书、职方员外郎。子爵臣,郊社斋郎。”
“关于雷氏家族的祖居及分流。”上院《五门家谱》录《邑志》曰:“其子孙之在合阳者,散处各村至数千人,亦有显者。其同州、韩城、朝邑、澄城、华阴诸雷姓,悉系同族。合(阳)故有坟北乡大栅村,高冢若阜大可数十亩,祭田数十顷。……又有祖坟,在文王村。”《五门家谱》雷必发《族谱叙》中,有“族居韩城许庄十有三世,与本邑北谢村、东雷村,并渭南雷化镇、合阳、朝邑、澄城诸雷姓,俱系令公德骧后裔。”又旧《韩城县志》载:宋时,有雷德骧者,合阳县人,其弟与子孙均为官宦。今渭南地区诸县雷姓多为其后。
“关于韩邑雷令公四墓。上院《五门家谱》录有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进士、知韩城县事康行间所撰《重修宋贤雷公坟改道碑记》,知韩城苏村北雷令公四墓(今市志言二墓,不确),旧有碑文,后不存,实为憾。至于四墓各葬何人,或雷德骧墓何以在韩城?皆不得而知。希识者续考。我曾听到村里老者传说,德骧先祖于宋有功,战死疆场于边关,尸身难觅,宋王念其心忠功高,故奖制金头一具以厚葬,恐人盗而埋四冢以防(实埋一冢,以难辨何冢,此仅属传说,不足信?)”
北苏村文保员薛少宇及村民薛文学在“雷令公墓”保护碑前给我们讲述了这里人们关于雷令公的一些传说:雷令公于宋有功,(还有一种说法是战死疆场)死后宋王念其忠心有功,故赐“金头银牙玉石下巴”整冠厚葬,恐人盗墓而埋四塚。四塚一在韩城,一在合阳,一在蒲城,一在周至户县。都是有德骧后裔聚居的地方,方便祭祀。可能是金头厚葬的缘故,近年来盗墓贼光顾过几次,都未得呈,估计韩城的雷令公墓可能是衣冠冢。
在上世纪50年代的清明节前,山西那边的雷姓人渡黄河从芝川上岸,由乐人、唢呐的引领下,吹吹打打来到雷令公墓前祭祖。
作者简介
雷强民,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合阳金秋摄影协会荣誉会长,热衷于地方文化的挖掘、调查、整理和宣传。20世纪90年代,先后拍摄《黄河边上的明珠—洽川》等几十部电视专题片,出版了《致敬抗战老兵》《合阳历史文化名人雷简夫》《徐水仙山》等
上一条:
安阳辛庄
下一条:
洛阳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二)
寻根溯源
雷姓由来
嫘祖文化
源流迁徙
郡望堂号
雷锋精神
雷锋事迹
家训家风
古今名贤
雷氏巾帼
英烈劳模
祠堂文化
雷氏总祠
各地祠堂
纪念堂馆
祠庙文化
联系方式
电话:130-3830-9071
地址: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街道
了解更多
首页
微信
电话